校具邦
热门搜索: 课桌椅 | 公寓床 | 连排椅 | 餐桌椅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咨询扫一扫咨询
精选品类
188-7044-4848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外卖小哥重新高考不止励志意义

外卖小哥重新高考不止励志意义

国家政策 2021-07-07 11:04:28 389
收藏

[导读]

北一外卖小哥复习8个月,高考考了623分。最近这个消息引发很多人的关注。有的在挖这个男生靠什么能考这么高的分数;有的在感慨他人生重来的勇气;还有的在反思这长长的一圈弯路到底值不值。

今天借着聊这位小哥的成长史,谈谈“如何培养孩子,才不负‘教’、‘育’二字”。

1、8年人生路,绕了一圈,又回到起点

从2013年外卖小哥王威第一次参加高考,距今已经8年了。

8年前,他考入了985重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读的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8年后的今天,他弃理从文,选学历史,又重新参加高考。

他在大学里读了3年多,始终没有喜欢上本专业,也没有习惯北京的生活。在大学的最后一年,他选择了退学。毕业后,他打过好多种工,给小学生做辅导老师,在制衣厂当搬运工,还有,后来的送外卖……

做外卖,他每个月可以赚到5000多元。按理说,可以满足他在一个湖北三线小城市的基本生活了。为什么王威还要痛下决心,参加高考呢?

王威说:“工作之后才发现,知识和学历对于普通人来说,真的很重要。如果当年我坚持完成学业,现在应该会有更多的选择。”

2、一个极好的反思案例:探讨教育的最终目标,到底是什么?

王威的一席话让我感慨颇深。这长长的弯路值得教育工作者和孩子的父母认真反思当下的很多教育问题。比如,教育的最终目标到底是什么?

《银河补习班》里有一句话说,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那么箭靶子到底是什么?是上个好大学,还是做个会生活的人?

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对生活有准备的人,这是我最近正在细品的话。它是法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提到的观点。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专门批判了100年前法国的教育体系。这段文字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仿佛真切地看到,西方国家曾经走过的弯路正在我们身边上演。

100年前,法国教育界也曾认为,教育就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提高智力的。而知识的学习常常就是灌输、死记硬背。对此,当时的法国教育部长朱勒·西蒙反思道,“这实在是一种非常可笑的教育方式,而且十分危险。”

“一群有文凭,但没有创造力的人。这些人无法为社会创造增量价值,只会争夺旧有体制中那少得可怜的机会。最后,很多人无所事事、郁郁不得志。”

正确的教育是什么?勒庞认为,就是培养对生活有准备的人。

生活中成功的关键,是判断力,是经验,是开拓精神。这些素质不可能从书本上获得。除了课堂学习之外,年轻人应该每天在工厂、法庭、商店、建筑工地和医院获得大量的感官印象。他必须亲眼看到各种工具、材料,人们是怎么操作它们的,看到商业社会的游戏规则。然后在心中默默推敲,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

而学习知识,应该是对这个社会有了解之后,自然生发出来的渴望和诉求。

有能力的人,可以努力成为一名科学家,或者工程师。智力有限的人,也可以在工人、农民或者普通白领的岗位上安分守己,做好自己。这才是对社会更有价值,避免大量才华浪费的资源配置。

跨越100年,回过头来再看当年的批判,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反思?

我们的教育总是在大量的刷题中,消耗着孩子们宝贵的青春。不论是老师也好,还是家长也好,多少人会把教育孩子的精力放在“培养一个会生活,对未来有准备的人”上?

王威的案例,真实地反映出这个教育弊端。自己喜欢什么工作,想读什么专业,王威在第一次高考时,一定未曾思考过。为此,他付出了8年的青春去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值得吗?人生到底有几个8年?

3、一个值得借鉴的教育模式:犹太人25岁读大学,先服兵役、闯社会

犹太人极为重视教育,被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在以色列,高中毕业生会被要求服兵役。服完兵役后拿到国家补助。很多年轻人会拿着这笔钱先闯荡社会。等自己对这个世界看法更成熟的时候,再回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考大学。

服兵役,让一个人更懂得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培养孩子坚毅的品质。

闯荡社会,让一个人懂得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什么,兴趣点在哪里,要怎样做才可以更好地生存。

先入世、再读书,这种模式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中国的孩子18岁参加高考,在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完全形成时,就选择大学,填报志愿。到了大学才发现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然后虚度4年光阴。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无力去改变当下的教育模式,那是不是在家庭教育这块能多做些引导?让孩子对周遭的事物保有觉察心,尽可能地让孩子多接触社会。

我之前做教育项目,利用工作之便,总会带孩子到公司,让他们近距离地感受妈妈工作的状态,同时也让他们从小就懂得适应不同的环境,遵守不同环境中的规则。比如,儿子和女儿3、4岁的时候到我公司,我会提前跟他们说,“你可以跟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可以自己玩玩具。喝水去洗手间可以找前台阿姨,但不能总打扰妈妈工作,尤其是妈妈开会的时候。”

所以我家的两个娃从2、3岁开始就有一种意识,妈妈工作不能打扰。有时候我在家里接工作电话,只要用手指头“嘘”一声,他们就会立马安静下来。

到了儿子7、8岁以后,假期里他带上作业或者课外书到我公司。我工作他学习,两不耽误。大人讨论事情,他有时也会在旁边听,还会私下跟我聊聊他的看法。做小孩子的教育,听听小孩子的想法,对于成人来说,也未尝不是一种收获。

后来我发现,不光是我这么做。很多还需要兼顾家庭和孩子的女性创业者,都会这么做。张泉灵把儿子带到公司帮忙校对文字;李小萌制作的《你好,妈妈》节目中,也有大量女儿出现的场景。

今年,我做供应链和大健康项目,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一线工厂,也有很多商业会晤的机会。而我的儿子已经12岁了,我打算利用这个暑假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带他接触真实的商业社会。我跟他说,“当你看过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许你就能更清晰地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还有奋斗的目标。”

也许有人会说,你是做老板的,有这么多机会把孩子带在身边。平常在公司打工的人,哪里有这么多的机会。

这一点,我能理解。但是,我认为只要你有这样的意识,就一定有改变的空间。比如,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建立对家庭的责任感,就是在培养对生活有准备的孩子。带孩子出去玩,坐车买票、吃饭点菜、住酒店登记,尽可能让孩子去做,这也是在培养对生活有准备的孩子。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校具邦网意见及观点,亦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校具邦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校具邦官方微信

校具邦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获取教育装备最新数据及资讯。
微信号:校具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