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具邦
热门搜索: 课桌椅 | 公寓床 | 连排椅 | 餐桌椅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咨询扫一扫咨询
精选品类
188-7044-4848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塑料、钢和木,三种材料谁才是环保首选

塑料、钢和木,三种材料谁才是环保首选

原材料 2020-12-04 15:09:33 1177
收藏

[导读]塑料、钢材和木材,正在争相取代对手,上演材料界的“三国演义”。

塑料、钢材和木材,正在争相取代对手,上演材料界的“三国演义”。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宝栋撰文指出: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行绿色发展,而绿色发展必须倡导绿色材料革命,“以木代塑”“以木代钢”,应该成为未来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

以木材取代塑料和钢材,被看作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

同样以环保为宗旨,以低碳经济为目标,塑料行业提出的口号却是相反的——以塑代木、以塑代钢。

钢材行业人士也同样提出了,在模板这个具体产品上,应该“以钢代木”。不过,从总体上看,生产钢材需要耗用大量能源和资源,环境成本很高,就物理性能来看,钢材和木材差别较大,二者能够相互替代的情况并不多。

重要的是,木材和塑料,到底谁取代谁,更接近环保要求?

木材行业的专家程宝栋教授指出:

无论是以满足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还是基于国民经济绿色转型的内在需要,国内木材需求均将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刚性增长态势,木材产业的内需市场潜力巨大。

木材以及木制品的环保甚至康养价值是不容置疑的,山东得桢实业有限公司的公众号和同行一起,已经并且正在积极宣传木产品的优势。

在肯定木材以及木制品的正面作用的同时,在积极宣传“以木代塑”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寻找到“以塑代木”的逻辑:尊重对立的声音,才能让受众感受到传播的诚意。

“以塑代木”的逻辑起点基于一个简单直接的愿望:减少木材耗用。

无论是出于朴素的环保意识,还是出于一种泛化的“尊重生命”的情绪,抑或是运用简单的增减法去评判,大众和某些学者,都很容易产生一种直线思维:既然森林资源对保护环境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少砍伐森林,就是在保护环境。而少使用木材,让木材卖不动,不就保护了森林保护了地球吗?

别说普通大众,就连这个地球上最优秀的科幻作家刘慈欣,也有类似的表达。

且看《三体》中的一段对话。

“你锯倒这棵树用了多长时间? ”“不到十分钟吧。”“它多少岁了?”“不知道,数数它的年轮呗。”“我数了,三百岁,三百多年啊,它发芽的时候还是明朝呢,它经历过多少风雨,见证过多少事,可你只用几分钟就把它锯倒了,你真没感到什么?”“你想让我感到什么?不就是一棵树吗?这片林子里最不缺的就是树,比它年长的老松多得是!”

没有人可以拒绝这样极富情感冲击力的问责。在这样的问责之下,仿佛每砍倒一棵树都有巨大的道德问题,于是——以塑代木,就获得了一种正义感。

抛开富有文学意味的暗喻(刘慈欣先生用树木暗喻文明,意指一个文明,在更强大的力量面前,在更广阔的时空维度上,也会顷刻消亡,作者用这样类情形表达对文明和生命的惋惜),对砍伐森林以及木制品消费,应有如下几个层面的认识:

微观层面:一棵三百岁以上的松树已经成为“过熟株”,基本停止生长,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排碳量大于碳汇功能,基本起不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且过熟林更容易遭受腐烂、虫噬和火灾,引发更大的环境破坏。一棵几百岁的树,即便它经历了很多风雨、见证过很多事,可如果引发灾害的风险过大,并且挤占了幼龄林的发展资源,那么它的存在,也会阻碍其他树经历风雨见证世事。

行业层面:对成熟和过熟林应积极采伐,对幼龄林和中龄林应积极保护,采伐后应考虑复种措施,所有采伐应取得当地政府的许可,这是木材行业的科学共识,也体现了环保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考量。

道德层面:我们评价一切社会行为的标准,依然是“人本”,所有能最终增进人类福祉之和的行为,都是道德的。环保主义发展过了头,便成为“极端环保主义”,蕴含着针对所有人类正常活动的“原罪论”,而这不应该由木材人”背锅”。

可见,只考虑“减少木材耗用”的思路有其局限性,合理采伐和使用木材资源,更有利于生态保护以及人们的福利增长。

“以塑代木”还是“以木代塑”?这个具体问题,还应该具体分析:

如果塑料制品能反复使用,使用次数远远高于木制品,那么,“以塑代木”对环境的意义是积极的。如果塑料制品不能重复利用,存在降解困难,那么,“以塑代木”就是消极的。塑料是一种合成的高分子化学制品,大部分塑料是以不可再生的石油为原料,由多元醇和多元酸缩聚而成。不同于其他垃圾,环境中的分解者微生物不能消化降解塑料中连接单体的化学键,因此无法将其重新分解为单体形式。大自然已经被塑料危机困扰许久,处理废旧塑料造成严重的土壤和空气污染,塑料微尘更成为所有地球生物难以摆脱的梦魇;相比之下,木材、木制品、纸制品容易降解的优势,便体现地更加鲜明。

3.在生活场景中,更多使用木材而不是塑料,积极作用更大。木材是对人类友善的可再生材质,从生理到心理,木材及木制品的健康价值不容置疑,因此与人类亲密接触的各类消费品,如果能“以木代塑”,能极大增进健康效应。目前全社会积极推进包装袋“以纸代塑”,从本质上讲就是“以木代塑”。

4.如果在生产场景中,充分发挥塑料独特的物理性能,在电子电气、智能机械等行业发挥塑料在耐热、机械强度和绝缘性上的优势,经综合考量,采用塑料代替木材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且对塑料的后续处理都比较完备,应考虑“以塑代木”。

5.塑料行业本身需要加强可降解技术的研究,让塑料变得像木材,在光、生物和水的作用下,回归生物界。

综上,木材和塑料,谁应该取代谁,不能一概而论。基本的评判标准是:在具体的情况下,选用哪种材料更能降低碳排放;选用哪种材料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在材料废弃时,处理哪种材料环境成本和经济成本更低。从宏观讲,积极推进扩大木材内需,总体上有利于环境保护。

 

旗帜鲜明扩大木材内需,既有明确的积极意义,也有实际的可能性。

跟重视的环保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木材的消费不是太高了,而是太低了。

当前我国人均消费木材0.33立方米,相比于联合国统计的世界原木人均消费超过0.5立方,人均锯材消费超过0.7立方,我国木材消费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如果更多使用木材作为建筑、家具、家居等领域的材料,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能够将木材作为“固碳”的形式促进减排,能够充分发挥木结构在全生命周期的环保功能。

 

通过大力宣传木产品文化,通过制定木材需求政策,鼓励和促进木材及制品消费,还可以为我国木材产业国内大循环的实现构建坚实的市场基础。

也就是说,在即将到来的新循环中,中国人民会用上工业品质更高、文化品味更高、商业价值更高的木制品,从数量到质量,木材会更充分地服务于中国人。木材行业身在“双循环”,就会纳入“双循环”,更需要服务于“双循环”。

形成国内大循环,还要考虑木材来源问题。“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是林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在俄木材人正在积极通过资源回运补齐国内木材供给的短板,以另一种形式保护祖国的绿水青山。

从全产业链角度看,我国应利用与“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主导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木材产业价值链重构,进而推动新型全球木材产业价值链的形成。

总而言之,从产业、政策、经济结构多个维度看,旗帜鲜明地扩大木材内需,甚至充分发挥木材对其他材料的替代作用,对践行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校具邦网意见及观点,亦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校具邦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校具邦官方微信

校具邦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获取教育装备最新数据及资讯。
微信号:校具邦